1、老师讲课时,小红经常插嘴,打断上课。张老师生气地说:“小红,我就没见过像你这么调皮的学生,管住你的嘴,不然我就封住你的嘴。”张老师的做法( )。
A.错误,应该杜绝当堂批评
B.正确,应该严格要求学识
C.错误,应该尊重学生人格
D.正确,应该加强课堂管理
【金标尺答案】C
教师的辱骂学生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要求,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。故C项符合题意。
A项: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需要进行教育和引导,但是并不是完全不要批评。公平且适度的批评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有着积极影响,因此教师要善用且慎用批评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B项: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,不能为了提高学识而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D项:课堂管理是教师的职责之一,但是得注意方式方法,侮辱学生尊严的做法不可行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故本题答案为C。
2、王老师正在课堂上讲解有关“鸟”的课程,学生甲突然打断他,问:“老师,鸟是不是真的会哭呢?”王老师很不满意地说:“别打岔,谁教你的在课堂上可以随意打断老师说话?”学生甲听后气鼓鼓地坐下了。王老师的做法( )。
A.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
B.王老师教导了学生尊师重教、文明礼貌
C.王老师及时维护了课堂纪律,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下去
D.王老师强制打压学生的疑问,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
【金标尺答案】D
该案例中老师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启发学生思考,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,故D项符合题意。
A项:因材施教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,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,材料中未体现,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B项:尊师重教,文明礼貌是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之一,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,以及需要老师以身作则,树立好榜样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C项:维护纪律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机智,而非言语打压学生来达到目的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D项: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质疑教师要表示赞赏和尊重,强制打压学生的疑问,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,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故本题答案为D。
3、秦某是某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。一天下午,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,叫家长马上到学校来一趟。家长来到学校后,班主任李老师告知家长: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,秦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班里最差的学生。班主任让家长来,就是叫家长把孩子领走。
下列有关李老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( )。
A.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
B.有权批评学生教育学生,对行为恶劣的学生可以劝退
C.是一种违法行为
D.体现了家庭和学校相互协调的原则
【金标尺答案】C
组织全班投票选出最差生,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;叫家长把学生领走,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,因此班主任的做法是一种违法行为,故C项。
A项:民主原则指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,发挥主人翁意识,成为班级的主人。但是案例中没有正确地发挥民主原则,而是以民主的噱头侵犯个别学生的合法权益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B项:义务教育阶段,对于违反学校制度的学生,只能批评处分,不可以开除或者变相开除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D项:家庭和学校相互协调的原则指的是在面临学生教育问题时,家庭和学校要联合起来,相互理解,相互配合,共同解决问题,并不是让家长来学校把学生接回家这种简单低效的做法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故本题答案为C。
4、某县小学期末统考前,该校三年级某教师为了让学生们“考个好成绩”,这位老师竟然采用了“偷考题”的手段,设法弄到了试卷,并做出答案后,让学生“牢记”。此举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不满。家长们认为,教师除了教书之外,还要育人,而这位老师却如此“做手脚”,只会教给孩子们学会“不劳而获”,又谈何很好地“育人”呢?
关于该老师的做法,下列选项中最为恰当的是( )。
A.该教师是为了帮助学生“取得好成绩”,没有过错
B.该教师的做法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与公平性
C.该老师违背了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中“爱岗敬业”的要求
D.该老师也是出于好心,想获得家长的认可
【金标尺答案】B
该案例中的老师在考试中徇私舞弊,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,故B项符合题意。
A项: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的要求,但是一定要注意合理性和合法性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C项: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,要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,这也是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中对教师提出的的内在要求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D项: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,而不是单纯地获得某一个群体的认可;其次,想要获得家长的认可和尊重,要靠的是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等内容,而不是靠“旁门左道”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故本题答案为B。
5、初一(7)班的班主任虞老师发现本班新生出现了很多适应性问题,有学生听课跟不上进度,就放弃听课开始说话或打瞌睡,还有学生在班里没有朋友,也不太敢说话,老师不合适的做法是( )。
A.开展家长会,与学生家长共同商议帮助学生解决适应性问题
B.私下与有适应性问题的学生谈话,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帮助解决问题
C.开展主题班会,请优秀的学长学姐讲述自己怎么适应初中生活
D.打电话给有适应性问题的学生的家长,请家长自己解决孩子的问题
【金标尺答案】D
打电话给有适应性问题的学生的家长,请家长自己解决孩子的问题 ,此做法将教育学生的任务完全推给了家长,未做到协调好各方面教育力量,不利于形成家校合力,对学生发展不利。 故D项符合题意。
A项:与家长协调好。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、家长会、短信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,互通情况,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要求,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,形成教育合力。共同促进学生成长。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B项:此做法可以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,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不一样的适应性问题,此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。 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C项: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,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,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,并且此做法合理运用了榜样示范法,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、模范行为和优秀业绩来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管理方法。榜样示范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,学生容易接受。 不符合题意,故排除。
故本题答案为D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