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招警考试
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:窝囊旅游
资料背景

今夏,“窝囊旅游”成为文旅新热点,慢速蹦极、自动挡爬山、躺平漂流“三件套”受到了不少游客的欢迎。站在蹦极台上脚下是茂密的山谷,奋力一跃,却没有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的自由落体,只有被绳子紧紧拉住的安全感,随后在空中缓慢地匀速下降;几百米的高山,坐着扶梯20分钟就能登顶,不但能一览众山小,还能在登山过程中躲避风吹日晒,甚至有的扶梯两侧还专门安装了降温喷雾装置;漂流运动,没有颠簸、没有激流,只有在不足1米的水面上躺平,随着水流缓慢漂流的安逸。

金标尺解读

“窝囊旅游”的兴起,是文旅市场顺应消费需求变化的创新表现,本质上是文旅市场对消费需求升级的精准回应,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市场意义,但也需警惕同质化、品质化不足等潜在问题。

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
一是消费需求的转变。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旅游的需求从打卡式征服转向沉浸式放松,与传统的极限挑战模式不同,窝囊旅游通过重参与、不勉强的设计,让旅游变得更易接受,契合了当下家庭群体对“全员舒适”的核心诉求二是社交媒体的推动。“慢速蹦极”“躺平漂流”等项目自带反差感和话题性,容易形成传播热点,吸引游客前往。三是景区的创新突围。传统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,景区通过对现有设施的改造如增设自动扶梯、优化漂流流速,以低成本实现体验升级,快速吸引客群

但是,窝囊旅游爆火的背后,可持续发展仍需规避潜在风险。如各地盲目复制形式而忽视地域文化融入,易陷入同质化陷阱;若为降低门槛而放松安全标准,反而会损害体验质感。为推动“窝囊旅游”健康发展,需多方协同发力:

首先,强化创新与品质。各景区应结合本地特色,在低门槛基础上融入地域文化,如漂流项目结合地方民俗讲解、爬山路线增设文化打卡点,避免形式化复制;也可以结合自身资源差异化发展,如自然景区侧重轻松观景,人文景区侧重沉浸式休闲,打造特色吸引游客。

其次,严守安全底线。窝囊旅游的本质仍是极限运动,应当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,相关部门可出台行业标准,明确“轻量化项目”的安全规范、服务要求,避免恶性竞争,也要通过专业设备、人员培训、应急方案等保障体验安全,同时优化服务细节如增设休息区、母婴设施。

最后,倡导理性消费与传播。媒体应客观宣传窝囊旅游的核心价值,避免过度炒作概念,引导游客关注体验感而非形式感。

展开全文
温馨提示: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,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,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。
金标尺教育
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
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
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