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选调生
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:十分钟医保圈
资料背景

今年以来,为深入贯彻《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》文件精神,切实解决参保群众就医难、购药难、报销难等问题,多地打造“10分钟医保圈”,增设医保服务点,通过视频电话、AI经办等形式,提高医保经办效率,打造成群众心中的“幸福圈”,提升参保群众的幸福感。

金标尺解读

近年来,多地积极探索医保服务改革,推动建设“10分钟医保圈”,将医保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。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,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:

第一,“10分钟医保圈”的建设是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有力实践。过去,群众办理医保业务往往需要前往区县或市级政务大厅,程序繁琐、耗时较长。如今通过在街道、社区、乡镇设立医保服务点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参保登记、异地备案、报销审核等多项业务,极大提升了便利度。

第二,有效提高了医保经办效率与服务质量。借助视频连线、远程协助、AI智能问答等数字化手段,既缓解了窗口压力,又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待的时间,实现了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。同时,也让医保政策宣传更加深入基层,增强了群众对医保制度的理解和认同。

第三,这是构建服务型政府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。医保服务圈的打造,不仅是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创新,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实践,体现了从“管理”向“服务”的转变,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当然,为了让更多类似的便民利民举措落地见效,让医保服务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“幸福圈”,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:

一是科学规划布局。在推进“10分钟医保圈”建设过程中,应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重点向农村地区、偏远山区和人口密集社区倾斜资源,确保服务网点真正便民利民,防止出现“重数量轻质量”“有设施无服务”的形式主义问题。

二是加强队伍建设。要通过定期培训、业务考核、实操演练等方式,提升基层医保工作人员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力、系统操作的熟练度和服务群众的沟通能力,确保群众不仅“能办事”,更能“办成事”。

三是加快数字赋能。依托政务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,打通医保与卫健、公安、人社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,实现跨层级、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,进一步拓展线上办理渠道,提升医保服务的智能化、便捷化水平。

展开全文
温馨提示: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,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,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。
金标尺教育
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
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
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