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教师公招
教师公招新大纲《综合应用能力(D类)》: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(32)

【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】

(1)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

小学一、二年级的学生,其思维主要带有直观具体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点,对学习材料的分析,主要限于直观行动方面,要依赖于实物或图形等,因此其所揭示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外部属性,对对象和情境的判断往往是片面的,推理则依靠由知觉得到的直观形象,结论也非基于逻辑论证,而是将判断与感知到的知识进行直接对比。

三、四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,大多数小学生能借助分析和综合将以前积累起来的概念加以概括;不仅判断的数量在增加,而且判断中的直观因素被压缩到最少量,对客体的关系也能根据本质进行或多或少的说明。

 

(2)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

 

【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】

(1)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

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,他们兴趣广泛、思想活跃、敏感,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,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,奇特的幻想,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,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。

初中生思维批判性的明显增长,一方面表现在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;另一方面,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,能够有意识地调节、支配、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。

 

(2)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

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,不能全面、辩证地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这种思想的片面性,首先,反映在他们对人、对事的态度上。狂热、明星崇拜就是出现在这个年龄阶段;其次,思维的片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、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,经常陷人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,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;最后,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业活动中,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,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。

初中生思维的表面性主要表现为:他们在分析问题时,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部特征所困扰,难以深人到事物的本质中。

 

(3)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。

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,虽然他们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想法,但却因而认为别人也同样地关注他们的一切。具体包括:

①假想的观众

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,在心理上,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。因此,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。

②独特的自我

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,与“想象的观众”相对应的是关于“个人的虚构”。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“与众不同”,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。

展开全文
温馨提示: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,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,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。
金标尺教育
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
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
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