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相关部门一直持续强化电子烟管控,不论是电子烟“线上禁售令”,还是明确强调禁售除烟草口味外的各类调味电子烟,电子烟看似已经“远离”了网络平台和未成年人群体。
但《法治日报》记者近日调查发现,电商平台涌现出各类号称“不含烟碱(尼古丁)”的雾化器产品,这类商品无论从款式造型还是抽吸方式都与电子烟颇为相似,而且有多种口味可供消费者选择。
《法治日报》曝光的电商平台“变种”电子烟售卖现象,公然违反电子烟管控规定,必须得到严肃整治。
“变种”电子烟危害显著。对未成年人而言,其“无害”宣传极具迷惑性,多样口味和便捷抽吸方式易诱导尝试并成瘾,损害身心发育。对市场秩序来说,挤压合规商家生存空间,破坏公平竞争环境。
此类现象频发,源于多重因素。一方面商家受高额利润驱使,用暗语沟通等隐蔽手段绕过监管;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审核和监控不力,给违规产品可乘之机;同时监管部门因范围广、技术有限、取证难,难实现实时精准监管。
为有效遏制“变种”电子烟在电商平台泛滥,可从以下方面着手:
首先平台强化审核监管,筑牢第一道防线。电商平台应加大技术投入,运用图像识别、关键词筛查等技术,全面扫描平台商品,精准识别疑似“变种”电子烟。完善上架审核机制,要求商家提供详细真实的产品信息,存疑产品坚决不上架。建立实时监测系统,监控商家销售行为和评论区动态,发现违规线索立即处理。
其次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,形成高压态势。相关部门加强协同,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,定期专项整治,清查电商平台及线下渠道。利用大数据精准锁定违规商家,深挖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。加大处罚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,依规严惩违规者,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。
最后加强公众宣传教育,提升辨别抵制能力。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电子烟危害,尤其是“变种”电子烟的伪装与危害,提高公众辨别力。鼓励举报违规销售行为,畅通渠道,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奖励,形成全民抵制的良好氛围。
整治“变种”电子烟,是保护未成年人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。各方携手,让其远离网络平台,营造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。
